

【概要描述】對托養老人來說,這些微型養老院最大的好處就是離家近,子女可以隨時來探望。除了托養服務,它們還可為居家老人提供送餐、護理等眾多服務
居家養老不再難
一個要求
年底前,中心城區每一個街道辦將在轄區內至少開設一處規模不低于10張床位的居家養老服務機構
一個模式
用地、補貼等眾多利好政策,加快了社區居家養老機構的建設速度,一些社會養老服務機構開始嘗試連鎖經營模式
一個好處
對托養老人來說,這些微型養老院最大的好處就是離家近,子女可以隨時來探望。除了托養服務,它們還可為居家老人提供送餐、護理等眾多服務
微型養老院 每開一家很快就住滿
昨日,成都商報記者從市民政局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處獲悉,在今年年底前,成都中心城區每一個街道辦都將在轄區內至少開設一處規模不低于10張床位的居家養老服務機構。該處副處長黎文強透露,目前全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點還不到20家,這意味著在未來半年里,成都還有數十家居家養老機構將建成,全面覆蓋中心城區的70多個街道辦。
去年底,成都出臺《成都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社會化養老機構發展的意見》,這份“38號文件”降低了社會養老機構的門檻,開建床位從30張降低為10張。同時給予項目用地保障、財政資金補貼等優惠政策。黎文強說,“在今年5月市政府召開的研究加快養老機構建設發展的專題會議上,要求每個街道辦在今年內要開設至少一處居家養老服務機構。”
利好政策加快了社區居家養老機構的建設速度。成都晚霞社會養老服務中心到今年年底將至少擁有18個社區養老站點,站點將擴張一倍。該中心主任白維說,“我們要打造成社區養老服務的連鎖機構。社區養老需求很大,晚霞每開放一家新的社區養老機構,都會很快住滿。”更多企業正在進入這個市場。市民政局稱,“38號文件”出臺后,已有50家企業來咨詢社區養老服務的相關政策。其中,成都朗力養老服務信息咨詢有限責任公司試水社區養老之后成為佼佼者,目前已擁有3個服務站點。 “我們和各個區都在接觸,并在探索將整個區的街道的居家養老服務機構打包交給我們管理的新模式。”朗力公司總經理朱慶海說,“我們希望打造成連鎖機構,實行統一標準、風格和服務的管理模式。”
昨日,記者走訪了部分社區養老機構,發現社區養老機構床位很搶手。青羊區雙新社區朗力托老所,是一家只有10張床位的微型養老院,為社區老人提供日托、全托與臨托服務。200平方米的空間,按摩椅、康復理療設備等一應俱全。10個老人配了8名工作人員。對托養老人來說,這里最大的好處就是離家近,子女可以隨時來探望。據悉,朗力收費平均每月2000元左右。“我們另外兩家社區托老所的名額也已經被訂滿了。”朱慶海說。石人北路100號院是晚霞養老服務中心旗下的一個服務站點,共有30個床位,提供日托、全托與臨托以及上門送餐與護理服務。該站肖站長說,現在托老站的床位基本飽和了。該站收費為全托基本護理每月1200元,特別護理每月1800~3100元。
一個難題>>
怎么尋找盈利點?
向居家老人賣服務
這才是市場的大頭
然而,養老市場的蛋糕看起來很大,吃起來卻不簡單。記者調查發現,新建的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基本仍處于虧損狀態。以雙新社區的朗力托老所為例,每月僅是員工工資、水電費等硬性支出就達3萬元。而10名老人的托養收費,以每人2000元計算卻只有2萬元。石人北路100院晚霞托老所的情況與此類似。因此,無論是朗力還是晚霞,都采取向社區內的居家老人提供服務來尋找贏利點。在朗力托老所的居家養老服務卡上面,服務項目包括送餐服務、助浴服務、代購服務、康復服務、助醫服務。朱慶海說,“光靠托養服務是無法盈利的,我們希望依托社區養老服務站點輻射到居家養老人群,這才是市場的大頭。”
依靠上門配餐、護理以及陪伴服務等,晚霞的部分站點已實現盈利,正好可以彌補新建站點的虧空。“但總體來說,利潤都很微薄。”白維稱。
一個嘗試>>
怎樣打破人才荒?
效仿肯德基模式
給員工搭平臺 未來當站長
與傳統養老院不同,朗力的團隊年輕得讓人詫異。20歲的曹麗是雙新社區朗力托老所的站長,18歲的彭小瑜是護士……朗力主要管理團隊有12人,其中有碩士、博士,還有碩導和博導,護理服務團隊有25名,團隊平均年齡只有35歲。
為什么朗力能吸引到這些年輕人?朱慶海告訴記者,他正在努力為這些年輕人搭建一個更高的發展平臺,在養老服務站點擴張之后,這些年輕人將來能夠成長為獨當一面的站長,從基層員工逐步進入到管理領域,“我效仿的是肯德基的管理模式,對年輕員工來說,更重要的是建立起明確的激勵機制。” 利用高校資源,朱慶海建立起了穩定的員工來源,還依托公益項目發展了眾多志愿者,定期為老人提供服務。“我希望建立的是一個養老服務的綜合體系。”他說。
版權所有: 成都市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 電話:028-86646260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蜀ICP備11015683號-1